一网统管 让城市管理更智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走进市城管指挥中心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250.7万个城市管理部件的情况、260余类城市管理问题的动态;数十台电脑前,键盘声和敲击声不绝于耳,工作人员在进行实时处置,将采集员巡查上报、市民通过“太原微城管”爆料等各种方式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转派到各个县(市、区)二级平台、14个市直部门以及54家社会责任单位……
这里,是市城管指挥中心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也正是这个24小时全天候“在线”的平台,让太原这座城市的运行和管理更加高效有序。
打破“数据壁垒”
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么,数据便是神经网络,“一网统管”便是中枢。为获取全面实时城市运行各类数据,在与六城区和“三县一市”联网的基础上,市城管指挥中心运管服平台还接入供热、供水、供气、排水、照明等行业数据,并通过太原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了综治、环保、园林等部门数据,建起全省最大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网络,构建了垂直贯通的全市指挥协调“一张网”。
做好城市管理,不仅需要技术上的“耳聪目明”,也需要机制上的“血脉畅通”。通过“数量考核、质量考核、效率考核”三管齐下,我市强化对包括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社会责任单位等72家二级平台单位“运管服”工作效能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定期在全市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发挥“以评促管”最大效能,形成全面感知城市问题、精准确权确责、科学评价处置的城市管理工作体系。
2021年太原市运管服平台运行以来,收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30.68万件,日均受理3845件,结案217.78万件,结案率达94.4%。
让数据“鲜活可用”
为了让数据“鲜活可用”,市城管指挥中心采用专题数据普查和常态化采集更新相结合的办法,持续15年开展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让平台数据常用常新。目前全市2901条(3440公里)道路逐年保持数据采集更新,划分了3.1万个单元网格、260个责任网格,标注了250.7万个城市部件、5.9万个地理编码(兴趣点)。在260个责任网格、覆盖面积9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250.7万个城市管理部件标识编码,明确位置、权属、规格型号等基础属性,形成城市管理部件“一张图”。
目前,该平台已汇集城市管理相关数据8.1亿余条,业务范围覆盖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行政执法、综合管廊、共享单车、停车管理、环保综治等10个业务领域,并为供热管理等12个业务系统、21家行业单位提供了安全适用的数据共享服务,已成为太原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
每天,市城管指挥中心500余名信息采集员都会走上大街小巷,认真巡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通过运管服平台采集上报,确权派单至责任单位处置。即便如此,城市管理中依旧有不少热点、难点问题。从2021年开始,市城管指挥中心连续不间断对城市道路病害、积存生活垃圾、违规户外广告、公厕环境卫生、交警设施缺失、行道树木缺株、雨水箅子堵塞、居民废弃家具、无障碍设施损坏、路灯检修口缺失、非法小广告等37类问题开展专项普查,通过67次普查共发现各类问题39万余件,根据产权分类,分期分批将问题发函交办至各责任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批量集中处置,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置效率。
让平台服务为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管理工作,就是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精准精致,以科技赋能推动“全民城管”共建共治共享,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住小店区的市民赵友生,通过“太原微城管”小程序,拍照上传了小区门口乱挂条幅广告的问题,一天后,他发现条幅已被撤下。“现在不光是我,亲朋好友遇到城市管理问题,都会拿起手机拍照反映。”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除了“打开”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更是搭建起为民服务的平台。“太原微城管”小程序、“文明亮剑随手拍”等技术手段的接入,让不同年龄和知识结构的群众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反映城市管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编外采集员”。
我市还率先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城市管理舆情监测系统,将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媒体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全面主动抓取,进入平台系统研判,流转部门处置。
在受理范围上,所有涉及居民生活的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物业等城市管理问题,也全部纳入城市运管服平台,统一受理后派遣责任部门解决,解决了大批市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一网统管”,成为太原建设智慧城市的新起点,正在助力城市在监管、服务、决策、治理等层面迈上新的台阶。记者 任晓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