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然高考改期已经好多年,我还是会在每年七月想起高考,这场牵动着举国上下、千家万户的国考。看到今年考生人数的统计,总计一千二百九十一万考生中,河南以一百三十一万考生再次排名第一,排名倒数三位分别是北京、上海和西藏,而京沪两地加总也不过十万余人。

在河南,高考真的很难。遥想很多年前的七月,我也是这千万大军当中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的一个。那年的七月七号一大早,不到六点我就醒了,整晚根本睡不踏实;也不知道做点什么,于是又跑去阳台上看了会书,明知没用也就图个心安。两天后的中午,交掉最后一门科目的卷子,走出考场时看到了带队老师,他的心情好像比我们还激动,先是祝贺大家结束了十年寒窗,又嘱咐大家第二天准时回学校估分报志愿。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生活真的已经和高考很遥远了,可是每逢七月,我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常常想起这场彻底改变了我命运的考试。脑海里,那几天的场景也依然清晰,天公作美有点阴天,没有骄阳似火,可树上的蝉鸣还是咋咋呼呼地一刻不停歇。就这样,两天半时间,五门科目,一个全省统一排名的成绩,一条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好像一双无形的手,把我从黄河岸边的中原内陆小城一把推到了黄浦江边的十里洋场。

有关高考公平性的问题,好像一直都在被讨论。公平吗?很不公平,高校教育资源与考生人数的严重倒挂,年年都在高考季的风口浪尖被热烈地讨论却从未能够解决,高考移民和私改户口曾经也都屡见不鲜。不公平吗?其实也很公平,无论城市乡村,无论性别民族,无论身处山川峡谷还是江海大河,这是同龄人在同一时间和同一赛道里的竞争。

很多年前,在考场的一进一出之间就改变了人生轨迹的那个我,懵懂着明白这场考试很重要却又并不太以为然,毕竟那时的我还自以为是这场全国选拔赛的受益者。很多年后的我,在经历过许多的七月,也见证了太多同龄人的生活起伏之后,我又开始觉得讨论高考的公平与否,就好像讨论人生的公平与否一样,因为缺乏现实意义而显得矫情。

人生嘛,认真过就好了,执著地讨论人生的公平问题,不管讨论有多深刻,也未必能得出答案,还不能阻止岁月从眼前自顾自地溜走。

最近休假回家。感觉家乡小城真是越看越顺眼了。生活节奏舒适,生活成本合理。傍晚和家人在楼下的观光河道散步,各种花草香弥漫,四处是休闲健身的市民,朴实又热闹。突然就觉得,很多年前那次人生轨迹的改变,也只是一次改变而已。生活未必都在远方,生活永远都在脚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