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微信公众号“苏学研究”刊发《一个被网络流量带偏价值导向的典型案例》一文,质疑一部不久前播出的关于苏轼(号东坡居士)生平的五集纪录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该文作者署名为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李公羽。公开资料显示,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为一家成立于2018年10月的社会团体,其业务主管单位为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法定代表人为李公羽。

纪录片截图

文章称,上述纪录片“存在许多真实性问题,特别是在主体事实方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创作背景妄加评说,将年仅十一二岁、并不识字的小朝云与苏东坡强硬定性为低俗的情色关系:认为此诗的写作灵感来自于朝云;因为朝云极为艳丽,东坡一见‘当时钱塘小有名气的歌伎’,‘一时间竟恍如当年的王弗’等等,这都是无中生有的编造。同时,拉出秦观以赞美王朝云之美艳。秦观之词,是在与东坡宴饮之时,东坡命朝云向秦观索要,秦即席作词赞美朝云——此年朝云28岁”。

文章认为,该纪录片“如此胡编乱造、生拉硬扯,意欲极力赞美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为苏东坡增加好色之徒的‘纪录’。如此编导,背离苏东坡的真实形象,背离历史文化的基本事实,背离纪录片的创作宗旨,也背离宣传文化工作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

关于苏轼与侍妾王朝云的初识,此前有媒体报道梳理称,熙宁七年(1074),39岁的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他为了给继室王闰之减少家务负担,收养了一名12岁的小女孩作为王闰之的侍儿,她就是王朝云。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今杭州)人,嘉祐八年(1063)出生,因家境贫寒,未曾读书识字。

而在引发争议的上述纪录片中,通过表演重现的方式,将这一段初识的场景“修改”为苏轼在酒席上与年轻舞女相遇。

纪录片解说词描述称,“一年之后,还是这样一个蝉声噪鸣的夏天,他(苏轼)又去饮酒赏湖。那天的西湖还给他创造了一次偶遇。在烟波浩渺的西湖上,他遇到了后来生死相伴的红颜知己王朝云——当时钱塘小有名气的歌伎。朝云,明眸皓齿,清丽脱俗,一时之间竟恍如当年的王弗(苏轼发妻)。霞至,风吹,月映,莺啼,鱼跃,钟鸣,所有这些偶然都成为命中注定的必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公羽在文章中指出,“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九,记载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的写作背景与准确时间:熙宁六年(1073)癸丑,正月‘二十一日病后,陈襄邀往城外寻春。有饷官法酒者,约陈襄移厨湖上。初晴复雨,山色空蒙,并记以诗。’”

李公羽强调,“苏东坡与王朝云的相识、相知、相伴的过程,是有明确清晰的历史文献记载的。这些史实,不仅事关学术研究的精准,而且事关东坡先生的品格与情趣,由此又事关东坡先生的伦理、道德、操行与价值观,也事关当代传播导向、舆论方向和公序良俗。”

这部五集纪录片的官方介绍词称,该片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体现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者情怀,突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从政业绩,展示他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领域卓越的建树。为生动还原一个立体可感的苏轼,该片综合运用情景再现、朗诵、歌曲、动画等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让观者在诗词歌赋之间体味苏轼人生境遇和精神境界,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关键词: